返回

我在大明割韭菜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71章抄的钱有点多啊!(2/ 2)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

还真他娘的不少啊!

1亿两!

这是什么概念?

明末全天下的白银最多也就4亿两。

而且大多数是隆庆开关后大量流入的。

隆庆开关大概流入了3.3亿量白银,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。

当然,葡萄牙人从澳门也流进来了不少。

西班牙人占据吕宋岛,吕宋和福建做生意也流入了不少。

虽说明朝朝廷禁海,隆庆开关也只是开了福建一个很小的港口。

但明朝朝廷是高度集权的小政府,对地方的管控是很薄弱的,这就导致明末沿海的商人活跃度是非常高的。

自中后期的隆庆开关以后,大量白银从葡萄牙人、西班牙人手里流入后,大明朝实现了银本位。

甚至有“白银帝国”的称号。

这也是张居正改革的基础条件。

当然,这事有两面性。

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,大量白银空前流入,但分布却极其不均匀。

大部分集中在东南。

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许多人在网上动不动提“东南财阀”这个概念的原因。

当然,这事夸大其词了。

皇权社会里,只要还是统一大王朝,就不可能有真正的“大财阀”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如此富裕,没有“大财阀”,为何朝廷还如此穷?

为何农民军还闹起义?

还是那句话,明朝朝廷中后期的行政体系崩坏,朝廷从朱元璋、朱棣时代的大政府,变成了高度集权的小政府。

而且由于两百多年的发展,民间经济结构有了多元化发展。

而明朝的制度还是朱元璋时代的制度。

当年朱元璋鼓励农业,搞军户,都是那个时代必须的,毕竟打天下和天下刚刚安定,需要种田和准备大规模的预备役。

但后期呢?

商业和手工业空前发展,朝廷却没有设置出对应的商业部门,甚至商业税衙门也还停留在比较窄的一些领域。

总之,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严重脱节的。

以至于大明朝给人一种自由贸易主义的幻觉。

有人甚至认为哈耶克主义(绝对自由贸易主义)在大明朝大行其道。

其中手工业和漕运体系最发达的南直隶就是典型中的典型。

而这一次,抄的就是南直隶最富裕的中心地带金陵城。

应该说是大明朝最富裕的地带。

1亿两,接近全天下白银总量的四分之一。

当然,1亿不是整个南京城的,并且抄出来的白银真实数量不是这么多,有几百万两黄金。

最后统一兑换成白银是数目是这么多。

但这也很扭曲了。

少部分人掌握了空前的财富,这些财富和权力结合在一起,在华夏大地上肆意掠夺生产资源,让无数人沦为农奴,一辈子无法跨越阶层。

甚至他们贪婪地掠夺,让无数人无家可归。

历史上,软弱的朝廷不敢动这些利益集团,却从平民手中收刮“三饷”,以至于各地爆发起义。

这一次,张晨动了。

动完后,还强迫朝廷大臣对南京的官员和勋贵进行“鞭尸”。

这件事的后续必然还没有结束,应该说,是打击大规模打击利益集团的开始。@B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