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致斋兄也太过忧虑了。那些逆贼自去年开始就逐渐于运河一线销声匿迹? 以小弟之见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。”
赵亮轻松的说话一点都不能宽慰到和珅。
“贤弟有所不知。那群逆贼藏的忒深了? 数年来朝廷花费了无数银两,绞尽了脑汁,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抓到他们的丝毫线索。这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啊。”
“若不能斩草除根,早晚必生大乱。”
赵亮心底里给和珅竖起了大拇指? 真和致斋真是好眼光。可面上还自摆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来。“致斋兄也太言过其实了吧。我大清今国富民强? 天下净平,正值盛世啊。”
赵亮这是一种很从众的说法。
打康麻子的“盛世滋生人丁,永不加赋”,到乾小四的:“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,国家势当全盛”? “方今国家全盛,府库充盈”? 满清的几人皇帝对‘盛世’这俩字很有一番自己的建树。
于是臣子们也有样学样,乾隆平大小和卓之乱后? 于敏中就赋诗称颂乾隆:“觐光扬烈,继祖宗未经之宏规;轹古凌今? 觐史册罕逢之盛世”
这“盛世”? “全盛”等词汇经常的在我大青果臣民之口中出现? 并在乾隆一朝的社会舆论中彻底形成了“盛世”意识。“康乾盛世”的这种历史记忆也在官方和民间逐渐成形,被文人学士们广泛接受……
但实际上呢?
呵呵。
和珅继续摇头,“如今国库中倒也有些银两,但年后皇上南下,沿途耗费不小,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呢。而这天下靖平么……”
等什么时候把‘皇汉’连根拔起了后再说吧。
反正他是一想到明年的万寿庆典,心里头就替福隆安悲哀。这位内心里怕是更窝火吧。
他自己的老丈人亲手把他推进了火坑里,真是要被坑死了。
“若是朝廷钱粮有亏,致斋兄把这银元一事献上去,可解朝廷一时之忧,那不功劳更大了?”
赵亮一脸喜色的道。
用实际行动充分表明了自己对麻烦事得不稀罕。
和珅听得一乐,也不知道是赵亮的话把他逗乐了,还是他被赵亮的态度给逗乐了。
“托你赵广明的福,哥哥我这功劳已经够大的了。”暂时的,和珅真不需要啥个功劳。横竖又升不升官?
那于敏中才六十多岁,看样子还能再干三五年没有问题。
而福隆安、永贵、袁守侗、梁国治,这四个压在他上头的军机大臣,他一个也超不过去。
哪怕他立下了再多再大的功劳也不行。
“倒是要辜负贤弟一片心意喽……”和珅为赵亮解释了一番军机处的排名后,如此说道。